泥鳅养殖方法可参考如下介绍:
一、池塘养殖
泥鳅池面积以150-250平方米较好,水深应保持40-50厘米。鱼溜处水深60-70厘米,泥鳅池可新建,也可利用旧池塘、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。水泥池或三合土坑,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。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,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。
放养前,鱼池同苗种池一样,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,并施肥培肥水质,待毒性消失后,每亩放养鳅种2-3万尾。
要根据水质情况,经常投施一些**肥料和无机肥料,培育水中的**饵料。除施肥外,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、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,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%,4-6月份为4%,7-9月份为10%,10月份为4%。池塘内要设食台,将饲料投在食台上。
养泥鳅的水要“肥、爽、活”,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/升以上,PH值7左右。日常要勤观察,根据水色、天气、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、加水。发现水色发黑、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,要立即换水。
做好防病防逃工作,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,刷洗食台上的脏物,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。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,要及时捞掉。经常巡塘,发现池塘有漏洞,应立即堵住,泥鳅体小且滑,即使漏洞很小,也会钻洞逃跑。
二、稻田养殖
稻田养泥鳅,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,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,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,实现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、稻鳅双赢”。
稻田要求没有地下水涌出,但水源要有保证,田埂要高,下大雨时不漫水。稻田的设施与养鲤大致相同,但防逃设备要更加严密。早、中稻插秧以后即可放入鳅种,每亩可放2万尾左右。
养殖泥鳅的稻田,要避免使用石灰,并少施农药。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,应适当投饲施肥,一般投喂米糠、麦麸等,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。秋季收稻后,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,于翌年开春耕田时,再将泥鳅捕获上市。
稻田养殖,一般可亩产泥鳅50-100公斤。
三、流水及水槽养殖
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,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,它的优点是产量高、捕捞方便,但养殖成本较高。流水养殖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,不需施肥。通常投喂配合饲料或米糖、麸皮、豆饼及动物内脏等。
水槽饲养,用砖砌槽,并用水泥抹光,槽长2-3米,宽1-1.5米,高1.8米。在槽边开好注、排水口,槽内放松软的泥土约30厘米厚。每个水槽放入鳅种1-1.5公斤,投喂米糠、螺蚌肉、蚕蛹、蚯蚓、动物内脏及废弃物等。每10天左右将槽底泥层搅拌一次,一股经4-11个月饲养,每个槽可产泥鳅10-15公斤。